2025年9月4日晚,商学院企业史研究所在图书综合楼0406教室举办2025级硕博研究生师生见面会。企业史研究所在京全体老师出席了本次活动,2025级博士新生吕鸿邑、张潇怡和硕士新生闫浩媛以及2023级、2024级硕博研究生十余名同学参加见面会。见面会由巫云仙教授主持。

见面会现场
首先是自我介绍环节。各位硕博新生依次发言,简要阐述了各自的教育经历、学术兴趣以及对未来学术生涯的初步规划,纷纷表达了尽快融入新的科研环境、专注学业、追求进步的决心。接着是在校生的欢迎。在校生向新生们致以诚挚的欢迎,并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鼓励新生同学们尽快适应环境,主动探索学术资源,同学之间要增进交流,在合作中相互启发和共同成长。

教师寄语环节
随后是教师寄语环节。各位老师结合企业史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强调学术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并围绕学生成长与价值观塑造等寄语新生要笃学力行、继往开来。
李晓教授回顾了经济史学科从无到有、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指出企业史研究所(经济史研究所)自2007年创立以来,历经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学术梯队,注重文化传承。对今年引进的厉启晗老师以及各位新同学表示欢迎和祝贺,新的师生的加入为企业史研究所这个团队注入了新鲜血液,期待大家为学术传承与发展贡献智慧。李晓教授还鼓励新生们要积极参与企业史研究所的读书会、《企业史评论》出版等集体学术活动,在付出中锻炼能力、收获成长。他语重心长地指出,全体同学必须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严谨治学,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真正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研究生。
岳清唐教授对新同学们提出了建议:一是在入学后要端正态度,树立更高目标,不应只满足于“混文凭”或“顺利毕业”,研究生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培养研究能力,因此应主动、扎实地投入学术训练;二是要大量阅读前沿文献与经典著作,做好学习规划,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增强主动性,踏踏实实积累,将企业史研究所严谨的学风和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三是鼓励新生要积极融入团队、主动学习,实现学术与人格的共同成长。
陈芑名老师希望新同学能够充分利用在校的三年时间,不仅专注学业、提升自我,更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不负师望的优秀人才;曾江老师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她鼓励同学们带着兴趣与好奇心投入专业学习,积极参与企业史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读书会,主动利用校外的优质学术资源,同时鼓励大家在日常科研及所务工作中发挥主动性,树立责任意识,在实干中锻炼综合能力,提醒同学们务必重视学术的严谨性和规范性,维护个人、学科与研究所的学术声誉;厉启晗老师希望与同学们共同交流学术问题,认为经济学研究“思想重于模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所以获奖,在于其思想的原创性,而非数学模型的复杂性。他鼓励同学们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笔耕不辍,提升文字表达与理论思辨能力,避免陷入机械拼凑变量的“操作性工作”,努力形成独到的学术见解。
巫云仙教授最后做总结发言。她对于新生力量的加盟感到欣慰,并向师生介绍了企业史研究所组织申报并落地招生的“法学+经济学”复合型双学士学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情况。同时希望师生遵守学术规范,维护学科声誉,积极利用校内外学术平台,参与科研活动,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复合型人才。

全体师生合影
最后,企业史研究所全体同学为在场老师们献花,共同向老师们表达了即将到来的教师节的祝福,感谢老师们辛勤的付出。在温馨的合影留念中,本次师生见面会圆满结束。
此次见面会不仅增进了师生间的了解与情谊,也使新同学明确了学术方向与责任担当。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企业史研究所这一学术团队将继续薪火相传,砥砺前行。
文、图:徐 达
审稿:巫云仙
审核: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