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双导师制 推进本科生职业规划——商学院工商管理系举行实践分享会

2019-05-24  Clicks:

2019年5月18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张亚琼老师学术小组在北理工国防科技园5号楼1702成功举办第一次双导师分享会。本次活动以“本科生学业与就业路上的成长”为主题,由王振凯老师主讲,张亚琼老师主持,学术小组共八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参与会议。师生共聚一堂,交流对学业和未来的思考。两位导师也做出相应指导,为同学们指点迷津。

图1、王振凯老师进行经验分享

王振凯老师和同学们依次进行自我介绍,彼此熟悉。王振凯系中国政法大学2006级校友,目前在鲲海创新工程技术研究院担任法务总监,在此前先后任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移动,是学术小组的实践导师。本次分享会由王振凯老师对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历程进行经验分享。

在讲解过程中,王振凯将职业生涯分为五个时期,并针对这些时期,给出相应的“金钥匙”。第一个是定位期,即定位职业生涯方向。针对这一时期,王振凯给出的建议是:“选对赛道就是成功了一半。”在定位期,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确定自己的目标方向。然后有目的地充实自己,尤其是大学生,应该将大学作为一个“储蓄”的过程。第二个是适应期,即就业后可能要花3-5年适应自己所定位的工作或职位。针对这一时期,王振凯提出:“板凳要坐十年冷。”在适应期,王老师建议同学们培养目标感,对于工作要敢于和善于坚持。不要轻易换工作,换工作不要换行业,换行业不要换专业。在提到跳槽时,王老师建议应该围绕目标,在高点跳槽,掌握跳槽的“主动权”。第三个是发展期,即在适应一份工作之后,考虑自身期望达到的高度和发展的前景。针对这一时期,王振凯指出:“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在发展期将具有一定的经验和人脉,一定的品牌和平台。此时同学们应考虑自身追求所在。例如想成为“你”还是“xx的你”。提到近期备受热议的中美贸易战,王老师建议同学们在选择就业时慎重考虑外企而优先考虑民企、国企。第四个是转型期,即在积累较多经验后,对于自身的总结和有关未来的舍弃。针对这一时期,王振凯认为关键在于“选择什么和放弃什么”。在这一时期,王老师建议同学们对过去进行一个盘点,对未来做出一个假设,面对不同的诱惑和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对应的成本和风险。王老师也给大家分享了他的“2222计划”以及组织的一些反响较好的论坛和沙龙。最后一个是平衡期,这个时期也是职业人生达到成功的标志,是通过前面各个时期的铺垫所达到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状态。

在分享的结尾,王振凯总结道:职业生涯从准备到平衡,也是不断自我提问的过程。鼓励同学们时常提出“我是谁?我在哪?想去哪?该去哪?需去哪?从哪来?能去哪?怎么去?跟谁去?带谁去?”的疑问并寻找答案,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完成自我成长和发展。

图2、王振凯老师、张亚琼老师进行答疑

最后,王振凯老师和张亚琼老师向大家分享了求职和面试的经验和窍门,回答同学们提出的疑问,并嘱咐大家珍惜大学时光,珍惜资源,鼓励同学们学习思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围绕目标不断充实自己。本次分享会大大消除了同学们对于即将面临的就业和实习的迷茫和不安,两位老师的分享也让同学们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系统化和专业化,同时学习了大量面试知识经验,参会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微信图片_20190520165426

图3、学术小组在鲲海合影留念

文:刘澳

图:张亚琼



上一条:引导跨专业阅读,丰富“双导师制”内容——经济系、工商管理系部分本科生开展经典阅读分享活动
下一条:“420读书计划”助推“双导师制”——经济系本科生顺利开展第四次经典阅读分享活动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