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
编者按: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首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改革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节点及中美贸易摩擦复杂背景下,作为一位曾把两家央企同时带入世界500强的国有企业家代表,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理事会副理事长宋志平审时度势,讲述了当下国企改革的热点,从内部激励机制、企业去杠杆,到企业创新的路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主抓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10月9日国务院召开了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针对当前的国企改革,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作了重要讲话。
“逻辑很清晰,也很务实,听了特别的高兴与振奋,对国企改革充满希望。”宋志平说,刘鹤在座谈会上讲了六点,核心就是国企内部的激励机制改革。
宋志平说,作为企业负责人,特别能理解刘鹤为什么在国企改革座谈会上这么重视国企内部的激励机制。
他举例说,国务院国资委正在推进“双百行动”,在央企子企业和地方国企各选择100户开展。其中,以化工产业为主导的山东国企烟台万华,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今年6月中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山东视察工作时,对该企业的发展成果给予肯定,并表示:“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
烟台万华较早就开展了员工持股,主要是管理层持股。如果没有员工持股行不行?“如果没有管理层持股,这家企业早不存在。”该企业负责人回答相关领导提问时如是表示。
“这是激励机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宋志平表示,中国建材现在也着重推行内部激励机制改革。
事实上,当下国企改革主要涉及体制、制度及适合市场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
关于体制,就是建立“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三层结构体系;制度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坚持两个“一以贯之”。
“适合市场的内部激励机制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宋志平说,老的激励机制是人事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新的激励机制就是员工持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科技型企业的股权和分红权激励。中国建材现在主抓这三点。
减费、降税是去杠杆重要抓手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与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大多企业都很困难的同时,央企经营发展一枝独秀。
国务院国资委发言人彭华岗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央企累计营收同比增加11%,利润增加了21%。中国建材的销售收入增加16%,利润增加68%。
分析央企取得的成绩,宋志平说,央企绝大部分以基础建设、基础原材料为主业,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大宗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企业经济效益也相对可观,央企的优异业绩主要得益于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可观的营收并未给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反而央企的去杠杆压力很大。”宋志平说,相关数据显示,央企的平均负债率是66%,资产负债率相对较高。
企业年年赢利,为什么负债率居高不下?
以中国建材为例,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近2500亿,要支付115亿的财务费用、192亿的税收,职工工资156亿,这三项加起来是463亿。还有175亿的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的净利润只剩124亿,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就更少。
宋志平说,作为一家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建材只有25%的国有资本,75%为社会资本。因为国有资本不多,分得的净利润就很少。
事实上,企业税、费压力大,在2012年就曾探讨过。
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作为5位企业家代表之一,宋志平曾向时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现任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徐绍史介绍,中国建材当年一年的财务费用120亿,税收120亿,一年的利润总额120亿,扣税后的净利润只有80亿左右,扣除少数股东权益,真正归母净利润就更少,因此企业没有积累。
“就这样每一年忙过去,一部分支付了财务费用,另一部分给了税收。”宋志平说,如果企业想再发展,就要去贷款,负债率就会再增加。如此恶性循环,企业杠杆就一直往上走。
“假定财务费用降一半,税收降一半,企业一年就能多留100多亿,企业就能再发展,杠杆就会逐渐修正,国有企业就会正着转。”宋志平表示。
在企业资产负债率直线上升的同时,与国外世界500强相比,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大而不强”的弱点就显现出来了。
宋志平说,有人说中国企业“大而不强”主要是指企业的利润率太低、资产回报率太低。企业的息税前利润还是可以的,但若将财务费用和税收支出去掉,账面利润就很低了。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国家的财务结构问题,并不是企业的赢利能力差。”相关业内人士如是表示。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公开表示,要给企业降费、降税,让企业轻装上阵。
“我觉得这挺好的,如果我们的企业降了费和税,企业就能多一些资本积累,企业杠杆就能降下来了。”宋志平说。
宋志平表示,企业降杠杆,要么增加企业资本金,要么增加企业资本积累,其它方式都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
加大创新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在过去改革开放的40年中,中国一直走模仿创新的道路,学习、吸收了西方很多先进的技术与商业模式,虽然也有原始创新,但却很少。
作为引领国家经济发展的央企,一直担负着引领自主创新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在中国科研水平逐渐提升,及西方国家加大科学技术管控大背景下,中国如何提升自我,在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同时,再以跨越式的速度实现领跑,成为中国企业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从企业来看,是自主创新的投入不够,尤其是大型实验室投入不够。”宋志平说,要想搞创新就要有大型的实验室,类似国家工程实验中心等,最近中国建材打算再投两个大型的国家级实验室,一定要有大批的科学家,而不是光喊口号。
要做事就要有资金,企业就要有效益。宋志平说,中美贸易磨擦,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效益好的可以在创新上多投点,没有效益就做不下去,这是一个连环体系。
如何提升企业效益,使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是企业和政府都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
中国建材将由宋志平带队,组团去日本丰田、东芝、三菱材料等几家大型重点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和研究日本企业的创新精神与技术。
“以前是去学日本的管理,现在是去学他们的创新。”宋志平说,日本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在创新领域,日本能做到全球前3名,可见这些年他们下了很多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