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学院办公室:58908536

    学生工作办公室:58909422

              58909423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58908212

MBA教育中心:58908589(招生咨询)

       EEP教育中心:58902822

第五届中国企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商业史学会企业史分会换届大会成功举办

2025-10-12  Clicks:

开幕式

2025年9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等单位主办,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中国商业史学会企业史分会承办,中国政法大学依法治疆研究院、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企业家研究中心、伊犁师范大学新疆口岸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等单位协办的第五届中国企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商业史学会企业史分会换届大会在新疆伊犁成功举办。同时,作为对口援疆工作的一部分,本次会议也是首届伊犁经济学术论坛,突出支持边疆高校经济管理学科发展。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肯定了民营经济的生力军作用。为响应这一时代号召,本次会议特别将主题定为“民营企业的成长”,体现了深刻的现实关怀与历史洞察。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山西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伊犁师范大学等几十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和师生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开幕式

9月29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伊犁师范大学东校区主报告厅隆重举行。伊犁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维教授,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兰日旭教授,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兼《东南学术》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郑东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高超群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韩文生,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党委书记方之恒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院长(中组部援疆)熊金武教授主持。

6E3A7005_副本

伊犁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维教授首先代表伊犁师范大学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介绍了伊犁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与使命,强调伊犁作为古丝绸之路要冲,具有深厚的商业文明底蕴,希望本次会议能为边疆地区经济发展与学术研究注入新活力。

中国商业史学会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兰日旭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自2017年创办至今五届学术研讨会的发展历程,指出历届主题均紧扣时代脉搏。他深入阐述了本次选择“民营企业”主题的价值,旨在从历史中探寻将民营企业效率与国有企业制度优势有机结合的最佳案例与路径。他还从全球视野出发,介绍了中国商业史学会40年的发展以及其下属企业史专委会的渊源,并特别预告了明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第三届世界企业史大会,热情鼓励国内学者积极申请参与,以提升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最后,他期待本次跨学科交流能碰撞出火花,为民营企业家应对转型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郑东育副主席代表福建省社科联及《东南学术》杂志社,向第五届中国企业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召开表示祝贺并致以问候,强调本次研讨会以民营企业成长为主题意义重大,梳理其轨迹、总结经验对提炼中国经验等意义非凡。他还指出福建民营经济活跃,“晋江经验”对民营经济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东南学术》杂志社秉持开门办刊理念,设立了企业史栏目。他表示欢迎大家到福建交流合作,最后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高超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超群研究员代表《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对承办单位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表达了诚挚的感谢,深情回顾了与林立强教授、兰日旭教授共同发起企业史年会初衷与五届以来的坚持,并表达了对企业史研究新锐的迫切期望,欢迎更多青年学人加入企业史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韩文生教授在致辞中着重强调了在伊犁这个向西开放前沿重镇回望中国企业史的独特价值,并期待会议能挖掘其中的法治基因与商业逻辑。接着,他详细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企业史研究所作为国内高校首家该类机构的特色:在理论上贯通古今,在实践上融合法、经、管,在学术上与国内外学术界交流。他还特别回顾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与霍尔果斯商学院的深厚情谊,提及已派出3位骨干教师担任中组部援疆干部和2名银龄教师予以切实支持,并承诺未来将继续大力支援边疆教育事业,最后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到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

 

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党委书记方之恒在致辞中特别感谢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等单位的长期支持,并详细说明了学院如何依托区位优势,在农林经济管理、跨境经济、边疆企业调研等领域深耕,已成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学术阵地。他指出,在伊犁这片见证过古丝路繁荣的土地上探讨企业史别有深意,期盼各位专家能为学院发展留下宝贵建议,深化合作,共同将学术“真经”留在伊犁,把科研成果写在边疆。

主题报告

本届年会的主题报告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节主题报告围绕近代企业史展开,由伊犁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发展研究院院长、法学院副院长刘国胜教授主持。

清华大学陈争平教授以“近代大生企业SC组合争议”为题,聚焦“先贤企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提出“制度为体、文化为灵”的SC(制度-文化)组合分析框架,并与张之洞主导的官办企业进行比较,揭示制度与文化互动对企业发展路径的影响。他强调,深化企业史研究应注重制度与文化的协同分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新儒商精神培育提供历史借鉴。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超群研究员以“晚清机器购买技术引进方式研究——以青溪铁厂为中心”为主题的报告,通过梳理未刊信札,还原了中国最早铁厂机器引进的过程,指出机器购买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政府、官员与企业三方博弈的过程。

中央财经大学兰日旭教授以“企业融资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存在选择行为差异?以近代中西比较为中心”为题,指出中西方在企业融资方式、制度保障与成本控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强调中国更注重资金的可得性与企业控制权。

南京大学李玉教授以范旭东为例,探讨“为国宣劳而非为个人幸福”的企业家精神,强调其在化学工业领域的开拓性贡献与爱国主义情怀,提出“政商”应包含家国情怀的高层次内涵。

第二节主题报告围绕当代企业史展开,由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创始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岳清唐教授主持。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研究员呼吁加强当代企业史研究,指出中国企业数量多、类型全,但企业史研究仍滞后于实践,强调应从个案中提炼共性,推动中国特色经济学与管理学体系构建。

福建师范大学林立强教授在“中国当代企业史研究的反思与前瞻”中指出,当前企业史研究存在“近代强、当代弱”的现象,建议打破时间界限,开展贯通性研究,并加强口述史与区域企业史研究。

河南城建学院、明天建设集团王小召教授结合自身创业与教学经历,分享“教学场景下的亲情化企业管理”理念,强调通过师生情与家庭逻辑构建企业文化,实现“无管理化”运营。

分组专题报告及企业史教学研讨

9月29日下午至30日,会议进行了分组专题报告和企业史教学研讨。会议设置了“民营企业”“范式与方法”“一带一路”“公司金融”“公司治理”“近代企业”等六个专题报告及线上主题报告。

“民营企业”专题报告由云南大学柴毅副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巫云仙教授及博士生张莹、张潇怡的报告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中民营企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注入关键资源、嵌入社会网络”三大作用机制与“主体联结、产业融合、资金支持”六大创新模式的互动路径,揭示了民营企业助力乡村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多维成效。中国社会科学院吕鹏研究员及博士生腾飞则聚焦乡村工业领域中社会资本与“双创”机制的互动模式。华中师范大学严鹏教授以“从市场主体到创新主体”为题,深入探讨了民营机床企业在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下的转型与突破。《东南学术》杂志社廖先慧编辑、伊犁师范大学张百顺副教授、伊犁师范大学李琪博士做了精彩点评。

“范式与方法”专题报告由中国政法大学巫云仙教授主持。河北大学刘秋根教授以《晋商史料集成》为中心,系统展示了晋商字号文书如何推动中国传统企业史研究走向深化,并提出“什么是企业”这一根本性问题,引发对研究范畴的反思。三峡大学罗萍教授提出应“树牢唯物史观”,批判性地梳理了近代企业史研究中西方中心观的隐性影响,呼吁构建以中国为主体的企业史研究范式。中国政法大学岳清唐教授从制度变迁理论出发,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法治化保障体系的演进历程,剖析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时代意义与实施挑战。云南大学柴毅副教授则聚焦“治生之学”,阐释其作为中国传统微观政治经济理论的内涵,及其对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福建师范大学林立强教授、上海大学廖大伟教授、运城学院贾瑞博士做了精彩点评。

“一带一路”专题报告由伊犁师范大学孟繁敏教授主持。上海大学廖大伟教授和王仰旭博士通过丽新染织厂案例,剖析了唐君远推行科学化管理与设备更新的实践,展现近代民族企业向现代管理的转型。华南师范大学周小兰教授和周孜正博士创新运用比较研究法,分析法国香东与中国荣氏家族,提出企业家身份从“达尔文型”到“传教型”的演变模型。新疆师范大学马秀英博士基于清代新疆档案,揭示晋商顶身股、标期等制度在吐鲁番的实践,论证该信用体系对边疆贸易的支撑作用。山西大学周亚教授及博士生王承红通过“裕庆协记”账簿,解析乡村商号联号经营模式,指出其兼具风险分散与制度脆弱的双重特征。河北大学刘秋根教授、伊犁师范大学刘国胜教授做了精彩点评。

“公司金融”专题报告由伊犁师范大学孟繁敏教授主持。伊犁师范大学张百顺副教授探讨了近代中国纸币制度(1897-1935)的变迁,揭示了制度规范与实践执行间的落差,以及纸币发行从分散走向集中的过程,为法币改革奠定了基础。安徽师范大学孙丽博士通过清代徽商家族文书,解析了商号在分家过程中通过“增资不增业”和设置“公积金”等机制,平衡商业传承效率与家族内部公平的智慧。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张静宜通过分析大生纱厂账簿,揭示了中国传统簿记的严谨性与内在理性,其结构与西方会计体系存在共性,展现了近代商业制度多线性演进的特征。中央财经大学兰日旭教授、华中师范大学严鹏教授、伊犁师范大学马静教授做了精彩点评。

“公司治理”专题报告由南京大学李玉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郭爱民教授通过南化公司“护厂运动”,展现了中共地下党运用制度安排与合法斗争保护工厂资产的治理智慧。中山大学韩燕仪副教授比较清代“专岸盐店”与“水贩盐店”类型,揭示了官方制度对商业组织的深刻影响。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徐达梳理了从《公司律》到《公司法》的注册制度变迁,分析了国家权力与商会角色的演变。河南中医药大学谭备战教授以武进电气厂为例,探讨了专业管理团队在公营化转型中的成功实践。南京大学李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何伟副研究员、伊犁师范大学王威副教授做了精彩点评。

“近现代企业史”专题报告由郭爱民教授主持。西南财经大学刘晓敏博士和复旦大学李楠教授系统考证了近代东北132个县商会的设立与时空演变,揭示了行政建置与中国自主铁路建设对商会发展的正向影响,凸显了国家主导下商业组织的空间拓展机制。中山大学王睿博士和桂林理工大学张紫鹏博士重建了1850–1937年中国煤业产量的长时段序列,为量化近代能源经济提供了扎实数据基础。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仇江宁剖析了国家资本向官僚资本的异化机制,从产权制度缺陷、战时政府行为与官僚寻租等维度,阐释了制度环境如何催化“公器私用”这一历史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超群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吕鹏研究员、伊犁师范大学陈曦博士做了精彩点评。

线上主题报告由中国政法大学熊金武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刘群艺副教授、巴黎西岱大学张弓博士和横滨国立大学张馨元副教授以“巴黎豆腐公司经营始末”为题,探讨了近代海外中资企业的经营实践。四川外国语大学张勇教授聚焦“当代中国公众企业史编写模式初探”,梳理了企业史编纂的理论与方法。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张彦台研究员以“张库商道上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研究”,展现了商道往来中的民族交往机制。

在中国商业史学会企业史分会换届大会上,中国商业史学会企业史分会创始主任、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中国商业史学会企业史分会主任、清华大学王勇教授分别致辞。按照规定和程序,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常务理事、副主任及主任委员,为企业史研究发展注入新动力。在企业史教学研讨会上,与会教师就经济史学科建设、教材编写与教学经验进行了充分交流,共同推动企业史研究的传承与创新。

全体合影

本次大会顺利完成各项议程后圆满闭幕。闭幕式由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方之恒书记主持。福建师范大学林立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超群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兰日旭教授、南京大学李玉教授等学者先后致辞,并做了总结发言。熊金武教授代表组委会向主办、承办与协办单位,全体与会学者以及会务团队致以衷心感谢。

本次会议主题鲜明、讨论深入,成果丰硕,展现了企业史研究的蓬勃活力与厚重深度,突出了法商结合的理念,落实了“一中心多基地”布局,有力支持了边疆高校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企业史研究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扎根中国大地,从波澜壮阔的企业实践中汲取养分,加强对中国企业发展道路、模式、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为记录时代脉搏、启迪商业未来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文:盛家润,周玉红,沙娅

图:周玉红

审稿:熊金武

审核:徐庆

上一条:商学院2022级本科生就业动员会暨就业信息分享会顺利举办
下一条:数起云涌 智绘未来丨2026年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MF/MAud/MIB/MDE专业学位硕士项目招生政策发布会成功举办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