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当代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也是经济史学科应尽的使命职责。以“经济史学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为主题的第七届蓟门经济史学论坛暨《企业史评论》第5期出版发布仪式于2023年12月22日在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和校内师生共50多人参加会议。
开幕式和新书发布仪式由商学院副院长熊金武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单位党委书记兼科研处副处长杜学亮、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雄教授分别致辞。
图: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熊金武教授主持会议
杜学亮书记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在法学学科领域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在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他指出,商学院的各个学科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学校方面始终给予全力支持,希望商学院和企业史研究所能够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图: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单位党委书记兼科研处副处长杜学亮致辞
刘志雄副院长对各位嘉宾在百忙之中能够于冬至之日来学校参会表示由衷感谢,并介绍了商学院自建院以来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情况,高度肯定了经济史团队和企业史研究所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强调本次论坛将会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图: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雄教授致辞
在《企业史评论》第5期出版发布仪式环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管分社总编辑、编审陈凤玲介绍了《企业史评论》集刊的策划与出版思路,即要打造一个优质的学术发表平台,为经济史和企业史研究者提供学术交流机会,并对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以及主编单位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对《企业史评论》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希望未来在专家们的持续支持下,进一步推动《企业史评论》集刊高质量发展,使其尽快进入到南大C刊目录中,得到良性可持续发展。
图:《企业史评论》第5期出版发布仪式
>
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管分社总编辑、编审陈凤玲发言
第一阶段的学术研讨由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李晓教授主持。发言嘉宾分别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席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讲座教授叶坦,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原副所长武力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院长程霖,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系主任兰日旭教授。
图: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李晓主持
叶坦教授以《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之经济学基础》为题,围绕学理逻辑与学科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的新视域进行了阐述。她强调文化自信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性,指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性,着重分析“经世济民”之学以及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的交汇点,以及经济史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理解现代化的核心实质以及变化与不变之间的关系方面所具有的重要解释力。
武力研究员深入讲述了中国企业史在理解和评估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尽管对国有企业的内部结构和市场关系的理解目前还存在一定分歧,但这正是需要加强研究的核心所在。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设应聚焦三个核心方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构建适当的法律框架是确保企业发展稳定性和预期清晰性的关键,这对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与会嘉宾叶坦教授、武力研究员先后发言
程霖教授报告的主题为《汲取中华优秀传统经济思想精华 建构中国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他着重阐释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丰富性、独特性、创新性和分析性,指出这些思想不仅根植于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还体现在国外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借鉴上。他强调,应当通过汲取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以建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规律性特征;应立足传统经济思想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话语体系;应立足传统经济思想的创新性和分析性,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龙登高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中华传统的中国经济学解释与创新》。他深入探讨了中华传统经济学思想从怀疑到自信、从否定到复兴的转变,并对传统中国经济学中的地权与资源配置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他特别强调了传统中国以地权为轴心的资源配置,尤其是土地产权制度的重要性。为此,他提出占有权理论,将其界定为一种居于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财产性权利,可独立进行转让、抵押和担保等交易。这一理论为理解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现代经济学的资源配置理论也具有深远影响。
图:与会嘉宾程霖教授、龙登高教授先后发言
周建波教授报告的主题为《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他深入探讨了全球现代化进程中的共性与普遍性问题,并分析由不同历史文化传统导致的各国现代化的个性与特殊性,特别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发展路径,并指出由于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要正确处理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些关键要素,如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以及近现代以来官督商办企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影响问题。
兰日旭教授的报告主题为《经济史对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作用》,分析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挑战,并强调经济史学科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经济史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实证基础,而且能够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修正和发展。
图:与会嘉宾周建波教授、兰日旭教授发言
第二阶段学术研讨由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岳清唐教授主持。先后发言的嘉宾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李毅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赵学军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王珏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理论经济学执行主编刘然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孙圣民教授。
图: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岳清唐教授主持
李毅研究员以《传统知识历史学视角下的中日制造企业创新动力比较:以企业的市场竞争为原动力的历史考察》为题,基于比较研究视角深入探讨了中日两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动力。她指出通过跨学科和比较研究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和制造业创新动力,并强调了中国经济制度和经济史研究在全球经济学界的重要性和积极贡献。
赵学军研究员以《国有企业研究的多个维度》为题,详细分析了国有企业在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所扮演的角色、国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国有企业、产业发展中的国有企业以及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改革等问题,并深入探讨了国有企业与国家关系、国有企业与工业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国有企业与国有金融业的互动关系。他同时介绍了“156项”重点建设项目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与会学者提供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图:会与嘉宾李毅研究员、赵学军研究员发言
王珏教授作了题为《分工与技术进步——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的现代化》的报告,深入剖析了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历史发展、现代化转型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她谈到了景德镇的职业分工对于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及这种分工在技术进步和工业化方面所展现出的局限性。她还分享了在市场需求和政府支持下,景德镇的产业创新和技术引进历史,并探讨了当前景德镇陶瓷产业有回归传统的趋势这一具有后工业时代特征的有趣现象。
刘然主编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的过程中,重点围绕着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所推动的进展,涵盖研究命题的提出、该领域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关学者的贡献,以及学术活动的推动等多个方面。她还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持建设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以及该平台在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图:与会嘉宾王珏教授、执行主编刘然发言
孙圣民教授以《经济学的科学性及局限与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经济思想史视角下的本土化》为题,剖析了现代经济学的科学性及其局限性,并探讨了如何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他强调经济史和经济学研究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性,指出在借鉴西方经济学方法的同时,应立足于中国的经济实践,提炼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创新成果。
图:与会嘉宾孙圣民教授发言、李晓教授总结发言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企业史评论》主编李晓作总结发言。他首先强调了理论经济学和文献建设的重要性,并探讨了这些领域如何为中国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作出贡献,其理论和思维方式如何为经济学提供新的发展路径。在回顾中国历史的过程中,李晓教授强调了针对中国问题的相关研究具备研究对象方面的优势和丰厚的积淀,指出中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为现代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素材,这对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原创性意义。
图:与会嘉宾与法大师生合影留念
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各个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加以研究和贡献原创性理论成果。本次论坛的研究着重于经济史学科相关问题的探讨。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不仅给法大师生带来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办好《企业史评论》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整个中国经济学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经验和思想创见。本次论坛在嘉宾们的热烈讨论和智慧碰撞中成功落幕。这次会议既是思想的盛宴,也是友谊的盛会。
文/ 仇江宁、侯冠宇
图/商学院新闻中心
审稿/ 巫云仙
审核/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