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证监会发文表示,近三年共办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案件397件,同比增长近20%。下一步将从提高发现能力、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追究、突出打防结合等方面综合施策,不断铲除造假滋生土壤,切实维护市场诚信基础,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
哪些领域是信披违法行为“高发区”?提升信披质量与透明度应从何处着手?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彪。
△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刘彪音频
刘彪观察到,近三年来,监管部门对信披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显著增强,充分彰显了对此类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以此为基础,监管层进一步提出一系列综合举措,旨在实现提高市场透明度和保护投资者权益两大目标,将促使上市公司更加关注信披质量与合规经营,从而为投资者营造更加透明、健康的投资环境。
舆论监督与监管科技让财务造假无所遁形
时值上市公司年报披露关键时期,刘彪表示,上市公司信披违法违规主要集中在财务造假、隐瞒重大事项、误导性陈述等领域,而财务造假更是监管层的执法重点,比如一些公司采用虚增收入、利润、资产等手段粉饰报表,以骗取投资者的信任,进而达到套取资金、提高股价等不正当目的。
完善线索发现机制方面,怎么打早打小、防患未然?刘彪认为,提高发现能力是防范信披违法行为的重要抓手之一,需要常抓不懈。一批重大财务造假案件能得以曝光,与投资者积极的信息检索和主动维权行动密不可分,媒体和舆论的监督功能愈发凸显。另外,在监管领域不断引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构建起智能化的监测系统,实现违法违规行为早发现、早处置。
多维处罚让监管“长牙带刺”
在处罚方面,刘彪强调,处罚对象不仅包括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还应涵盖配合财务造假的关联方、供应商以及金融机构等。同时,应把“财产罚”“资格罚”与刑事处罚有机结合,例如限制相关责任人担任上市公司高管、董事等职务,或撤销其相关资格;对于情节严重的证券市场信披违法行为,还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通过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手段,形成打击信披违法行为的合力。
转载: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