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学院办公室:58908536

    学生工作办公室:58909422

              58909423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58908212

MBA教育中心:58908589(招生咨询)

       EEP教育中心:58902822

商学院成功举办第八届蓟门经济史学论坛暨《企业史评论》第6期出版发布仪式

2024-12-31  Clicks:

企业创新发展中呈现的实践经验与商业智慧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2024年12月26日,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了第八届蓟门经济史学论坛——企业创新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暨《企业史评论》第6期出版发布仪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知名学者以及多位校内教授老师和研究生共50余人参与了本次论坛。

开幕式由商学院副院长刘志雄教授主持,商学院党委书记韩文生教授致开幕辞。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刘志雄教授主持会议

韩文生书记向各位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同时,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本论坛及《企业史评论》发展的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指出,本次论坛以“企业创新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话题,它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更牵动着每一个企业的命运与未来。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要求我们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这条道路上,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企业的创新发展,不仅是技术升级、产品迭代的过程,更是管理理念、企业文化乃至社会责任的全面革新。最后,韩文生书记预祝本次论坛暨发布仪式圆满成功。

韩文生书记致开幕辞

《企业史评论》第6期发布仪式由社科文献出版社经管分社总编辑、总编审陈凤玲和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企业史评论》主编巫云仙主持。

《企业史评论》第6期出版发行

陈凤玲总编审、总编辑以《基于企业创新议题 定位集刊长期发展方向》为题,对美国企业史学科和创新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着重强调了创新在企业史理论中的作用,提出要扩展对创新议题的研究。随后,她介绍了《企业史评论》集刊的策划与出版思路,肯定了《企业史评论》集刊的研究成果,并对集刊的内容和体系提出一些重要的建议,即要紧跟集刊评价的体系,希望未来在专家们的持续支持下,进一步推动《企业史评论》集刊高质量发展,使其尽快进入到南大C刊目录中。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总编审、总编辑陈凤玲做报告

巫云仙教授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表达了衷心的感激之情,并对继续编辑出版《企业史评论》集刊充满信心和期待,《企业史评论》集刊能够连续出版至第6期,并且保证了内容的质量,都离不开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大力支持集刊的发展并提供建设性意见,为最终达成进入南大C刊目录的发展目标而共同努力。

第一阶段的学术研讨由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李晓教授主持。发言嘉宾分别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讲席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者”讲座教授叶坦,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武力研究员,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华商研究中心主任龙登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学系主任周建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系主任兰日旭教授。

李晓教授主持会议

叶坦教授认为“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进到里面去”。她以《我与企业》为题,从自身的实践经历讲述了我国60年代实施的三线建设计划及三线企业的缘起和发展,指出三线建设和三线精神相关话题的研究是一个有待深入发掘的经济学术与社会文化的富矿,值得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

北京大学叶坦教授作报告

武力研究员的演讲题目为《从工业化到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转型》他指出,从工业化到新型工业化的转型是传统工业化完成以后向后工业化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会带来风险,总体经济形势和产业转型也面临着新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放缓,所以更要重视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转型问题的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武力研究员作报告

龙登高教授以《企业产权与要素产权》为题,从企业性质的角度理解企业产权,对于所有权和收益权的关系进行辩证性的讨论和分析,并对比市场中要素和企业中要素的不同之处,提出要素进入市场的交易成本取决于产权明晰,形成市场中的要素、企业中的要素、企业产权、企业产权分层的内在逻辑。最后,他对企业产权的分层理论进行了拓展阐述。

清华大学龙登高教授作报告

周建波教授以《近代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以评剧创始人、警世戏班班主成兆才为中心的考察》为题,以评剧创始人、警世戏班班主成兆才为样本,研究了近代文化产业是如何创新发展的,指出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其特殊性,但近代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使中华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对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作报告

李毅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后起国家的企业技术进步路径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她针对目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我国现阶段产业技术进步方面亟需解决的课题,通过对案例国家日本产业技术的形成、发展与变革方面的演进过程及与日本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观察与比较,总结后起国家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企业技术进步路径的得失,以及日本的案例研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启示,即我国必须在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两者的技术进步路径布局上同时发力。

兰日旭教授以《近代企业融资的中外比较》为题,通过中外比较分析,说明我国近代企业处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现代企业最初也部分移植了国外企业的发展经验,但又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我国近代企业类型具有多元性,融资也呈现出多样化。他提出近代中外企业在融资方式方面具有相同之处,但在诸如融资路径选择、融资机制和融资成本等方面差异较大。

中央财经大学兰日旭教授作报告

第二阶段的学术研讨由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岳清唐教授主持。先后发言的嘉宾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超群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王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赵学军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孙圣民教授和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李晓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岳清唐教授主持会议

高超群研究员以《从官商关系看中国式现代化》为题,以官商关系的视角,即官的视角为抑商、驭商与理财,商的视角为自治或依附进行分析。他提出财政从田赋收入向工商业的转移,如何从工商业获得收入以及如何快速实现工业化的两个问题,同时还介绍了商人的兴起及其对官商关系塑造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高超群教授作报告

王珏教授以《知识经济与企业创新模式变革:基于中英陶瓷产业的比较分析》为题,研究了中国和英国的陶瓷产业的“大分流”及原因。研究样本选择了景德镇御窑和英国德比瓷厂,并着重以这两个陶瓷制造厂的劳动生产率为中心进行比较,认为在19世纪以后,英国德比瓷厂的劳动生产率超过了中国景德镇的御窑,从而陶瓷产业的发展也超过中国,主要是采用了新机器和新工艺,得益于英国当时的知识革命和企业经营创新等环境因素。1800年左右所发生的根本变化,工业革命取得的重大成就是这两种知识第一次以系统的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实践者工程师开始使用科学探究模型、系统试验和科学探究的结果。

中国人民大学王珏教授做报告

赵学军教授的报告题目为《“156”企业的技术创新路径——以中国一拖为例》。他指出中国一拖的技术创新路径是“156”企业技术创新路径的代表,其路径是:苏联技术与设备的引进——仿制苏式产品——苏式产品变型——研发新产品的初步创新——非苏联技术再引进——新产品的批量研发——站在世界前沿的技术再创新;中国一拖引进的苏联技术虽然生命周期约20多年,但起到技术进步的奠基性作用;中国一拖技术创新之路是在引进基础上的自主创新;市场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开放才能促进技术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赵学军研究员作报告

孙圣民教授的报告题目为《近代商会和商办企业的兴起发展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他指出,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传统行会封闭保守、排斥竞争,不仅无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也无力整合工商界力量以应对外界压力。在清末新政的历史背景下,商会组织的出现打破了这个局面,不仅促进了市场竞争、信息交流和交易活动,还有效凝聚了工商界力量,保护了民间资本的权益。社会需要不断的组织变革来适应经济环境的动态变化,从而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活力和创新力。

中国人民大学孙圣民教授作报告

李晓教授以《企业家与经济发展:从坎蒂隆到熊彼特的理论谱系及其比较》为题,梳理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的企业家理论。他提出,对于企业家理论的研究是从坎蒂隆到熊彼特的西方经济思想史的基本命题,各种逻辑图式既存差异,亦有联系,形成了几乎一脉相承的学术基调。熊彼特的贡献在于把创新定义为企业家职能的唯一内涵,把“企业家创新”提升为动力机制和分析工具,解释经济发展、周期波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评判经济学的欧陆传统与英国传统的优劣得失。他还指出企业家创新理论不仅是一种生产要素,更是解释经济发展的一种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李晓作报告

最后,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企业史评论》主编李晓对会议作总结发言。他对与会嘉宾精彩展现的新研究成果和内容进行了整体性的归纳和总结,同时对各位专家学者表达衷心的感谢和新年祝愿。

第八届蓟门经济史学论坛暨《企业史评论》第6期出版发布仪式会议现场

目前“教育强国”战略和“双一流”学科建设正在实施和推进,这为理论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和经济史学研究带来机遇与挑战。本次论坛秉承“史无定法”的精神,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不仅给法大师生带来了新问题、新材料、新方法、新观点的创新性成果,还为进一步办好《企业史评论》集刊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此次会议将企业的创新使命和发展历程置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情境下,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史和经济思想史进行探讨,为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企业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交流了跨学科教研成果,以文会友,成果丰硕。


文/盛家润、石奇立
图/商学院新闻中心
审稿/巫云仙

审核/徐庆

上一条:商学院资本金融系成功举办金融实践教学暨“五方备忘录”续签研讨会
下一条:法商前沿案例讲座第八讲暨法商管理系青年学术沙龙第二十期成功举办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