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野蛮人——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商学院资本金融系及经济学党支部读书研讨会2025秋季学期第二期顺利举行

2025-09-30  Clicks:

在9月24日举行的专题读书会上,商学院金融专硕的三位同学:梅茹煜、马昕、闫洋汇报了文献《门口的野蛮人——史上最强悍的资本收购》。汇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e5e65ea62568038848cc37c5449ec409

梅茹煜同学围绕经典商业案例《门口的野蛮人》展开深度讨论,再次聚焦杠杆收购中的资本博弈与公司治理问题。她首先解析了案例核心脉络,将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人物与公司背景,约翰逊凭“左右逢源、激进冒险”特质,推动三家公司合并为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KKR为杠杆收购公司,因创始人理念分歧(科尔伯格主善意收购,克拉维兹与罗伯茨倾向恶意收购),最终科尔伯格被排挤出局。第二部分为收购背景:美国经济衰退致集团股价从70美元/股跌至40美元/股;KKR先提MBO遭约翰逊拒绝,后约翰逊因股票回购、新品研发无效,转而决定发起MBO。第三部分为收购博弈:约翰逊联合协利证券以75美元/股竞标,因董事会消息泄露引发多方参与;KKR怒推LBO,联合三家机构组建团队,因内鬼泄露估价被迫竞标,双方因承销商选择合作破裂。首轮竞标后,第一波士顿银行借税法漏洞提议高价但方案不完善,董事会同意二次竞标;管理层误信KKR不参与,报价仅101美元/股,KKR“回马枪”报106美元/股;后续“三局两胜”中,管理层报112美元/股,KKR提至109美元/股,董事会因现金比例高、融资可靠及相关承诺最终选KKR,收购总价250亿美元。后续约翰逊获5300万美元离职,KKR因债务问题六年后转手集团,获利微薄。

在此基础上,她结合案例分析并购影响,揭示核心问题:并购对于公司来说,既会积极为产生协同效应、提升效率,也会消极为背负巨额债务,损害长期竞争力。同时会引发大规模裁员与核心人才流失。除此之外,并购能为市场淘汰低效产能,但也可能加剧市场的垄断。

马昕同学通过围绕经典商业案例《门口的野蛮人》的深度讨论,再次聚焦于杠杆收购中的资本博弈与公司治理问题。该案例以KKR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事件为核心,清晰地界定了"野蛮人"的双重身份——外部收购集团KKR被视为"不请自来"的入侵者,而原CEO约翰逊团队因意图低价收购、挥霍公司资源,被指为从内部侵蚀价值的"真正野蛮人"。研究首先分析了KKR杠杆收购模式的运作逻辑,其核心为"以小博大":通过15亿美元自有资金撬动近300亿美元融资完成收购,再经业务重组、成本压缩实现价值提升并套现离场。这一模式的成功依赖稳定现金流、精准市场判断和管理层利益绑定三大要素,但同时也暗藏债务、经营及市场风险。在此基础上,案例进一步揭示了公司治理的根本性矛盾。当管理层利益与股东权益严重冲突时,前者可能滥用控制权损害后者。这引发了关于"公司真正主人是谁"的拷问——理论上的股东在现实中常被资本方的控制权取代,而公司价值也成为各方博弈的焦点。该研究强调,强化董事会监督、规范信息披露、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是平衡资本逐利与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门口的野蛮人》案例分析揭示了一个核心结论: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资本的逐利性与管理层的机会主义可能导致公司价值被严重扭曲,最终损害股东利益。这一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为当代企业的公司治理提供了重要警示。首先,必须强化董事会的独立监督职能,防止管理层权力过度集中和利益输送。其次,应规范信息披露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保障中小股东的知情权和话语权。最后,需要平衡短期资本回报与企业长期发展,避免因过度追求资本运作而牺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总而言之,该案例不仅是对一个时代资本狂潮的回顾,更是一面映照现代企业制度缺陷的镜子,为构建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商业生态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7db7c3cb17d149f2d1755ba95a99858c

接下来,闫洋围绕书中经典并购案例及国内对标事件,系统梳理并购关键逻辑与市场启示。闫洋讲到,在1988年雷诺兹-纳贝斯克并购案中,管理层曾隐秘启动MBO计划,经两轮竞标后KKR以高杠杆收购,最终因企业背负巨额债务、烟草市场萎缩而亏损离场。此案与 2015 年“宝万之争”形成呼应,后者中宝能系借杠杆嵌套模式争夺万科股权,多方博弈后深铁集团成为最终控股方。此外,闫洋还剖析了并购对穿透式监管的倒逼作用,指出需重点核查资金来源、业务协同等。同时结合案中利益冲突与关键人物特质,提出企业需完善治理机制、监管层应强化规范,强调中国并购市场需鼓励价值创造型并购,平衡创新与监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汇报最后,成福蕊老师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点评。成福蕊老师的分享为案例讨论注入了现实视角。成老师指出,像雷诺兹纳贝斯克这样的"肥猫公司"——即管理层薪酬过高、公司股价与估值长期偏低的企业,往往是并购市场的理想目标。为了让大家更直观地理解这一规律,成老师特别提及了国内著名的"宝能与万科并购案"。通过对比分析,成老师深入剖析了国内金融监管环境对并购活动的深刻影响,以及在不同市场条件下,资本博弈的逻辑与策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成老师的点评不仅串联了理论与现实,更引导大家思考:在当前的监管框架下,如何平衡资本的活力与市场的稳定,如何更好地保护股东及利益相关者权益,这些都是现代公司治理需要持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文、图/梅茹煜、马昕、闫洋

审稿/程碧波

审核/徐庆

上一条:修正轮廓似然推断与金融泡沫爆发的区间预测——商学院资本金融系读书会2025秋季学期第二期顺利举行
下一条:商学院资本金融系2025级硕博研究生新生见面会顺利举行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