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浙江省马寅初研究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与政策设计”课题组协办的“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与城乡社会保障政策优化”学术会议在杭州成功举办。会议聚焦养老金融与社会保障领域的核心议题,吸引了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学者参与。

会议开幕式上,先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浙江省马寅初研究会会长米红做开场致辞。随后,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养老金融的顶层设计、政策优化及实践创新展开主旨演讲。我院胡继晔教授做了题为“发展养老金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演讲。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马国勇教授以“社会保障梯度差异如何影响城乡融合——基于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迁移的实证分析”为题,讨论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人口迁移在“社保梯度—城乡融合”链条中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普惠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路锦非围绕“普惠养老金融与中国养老金指数的启示意义”展开深度解析。她深刻揭示“养老金融”、“普惠金融”内涵,并系统介绍由其团队研发的“中国养老金指数(Pension Index of China, PIC)”及其子指数体系,包括从充足性、可持续性、均衡性、完备性4个维度综合评估全国31个省份的养老金保障水平;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阳义南在“养老金融服务发展”演讲中,重点探讨了普惠金融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的可行路径。
浙大米红教授以“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与养老政策优化:基于城乡人口发展的视角”为题,从城乡人口结构变迁切入,结合多源大数据分析,揭示了区域老龄化差异对政策设计的深层影响,并提出构建“动态适应性”养老政策框架的建议。米红教授团队展示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仿真模型”为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下午的专题论坛环节,我院博士生付炜炜、郑雨清,硕士生张毓铭、孙禹桐进行了专题汇报,和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基于大数据的养老金融、寿险与商业长护险衔接机制、“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住房公积金三金合一”、数字化对老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等养老金融热点问题。
本次学术会议中,胡继晔教授团队的多项科研成果展现了学术研究向政策实践的转化潜力,其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金融产品创新与政策设计(72441011)”将持续推动养老金融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文、图/资本金融系 任静怡
审稿/胡继晔 刘志雄
审核/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