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企业史研究所、企业家研究中心、中国商业史学会企业史专业委员会承办的蓟门经济史学讲座——《期刊论文指南:从选题到发表》在学院路教学图书综合楼0111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原《学术月刊》《河北学刊》《南国学术》总编辑田卫平老师主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缪德刚老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陈月圆老师,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巫云仙教授、岳清唐教授、陈芑名副主任、曾江老师,人文学院姜金顺老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吴文老师以及商学院硕博研究生等近40名师生共同参加,讲座由巫云仙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巫云仙教授对田卫平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巫云仙教授指出田卫平老师作为资深编辑,在学术期刊领域深耕四十余年,先后担任《学术月刊》《河北学刊》《南国学术》等多本CSSCI期刊的总编辑,在期刊发表领域有着独到的见解与思考,希望同学们珍惜机会,认真学习田老师的在学术期刊写作、发表方面的经验。

巫云仙教授主持会议
讲授环节,田卫平老师围绕学术论文写作、青年学者的成长与品牌建设、投稿技巧与注意事项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在学术论文写作方面,田老师强调了学术论文各部分的重要性,尤其是引言和结论的作用。他指出,引言不仅要简明扼要地介绍研究背景,还需巧妙设置“切入点”,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设计小标题时,需紧扣大标题,做到既准确又生动,以增强文章的整体吸引力。对于结尾部分,田老师认为它应是对全文观点的升华或强化,而非草率收尾,理想的结尾应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在青年学者成长路径方面,田老师将学术成果比喻成产品、作品、商品到品牌的演变过程,强调了从生产到被广泛认可的发展轨迹。他指出青年学者要认识到知名学者并非天生如此,而是通过不懈努力达成的,并提醒大家作为学术产品的生产者,要追求创新。因此,青年学者应树立长期发展目标,逐步建立个人品牌。针对投稿过程中常见的问题,田老师特别提醒青年学者注意注释的真实性和相关性,强调了保护原创性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套自我检查和修改策略,包括六项自查要点和“一增二删三改四调”的修改方法,帮助作者提升论文质量。
此外,田老师还从期刊编辑的角度出发,指出编辑如同质检员,负责确保论文的质量。因此,新作者的作品往往面临更为严格的审查。田老师建议青年学者理解编辑的需求,注重论文的创新性和逻辑性,从而提高投稿成功率。
最后,田老师表示希望未来能够有机会能进一步分享论文写作、期刊发表方面的经验,支持青年学者的成长与发展。

田卫平老师
在与谈环节,诸位老师纷纷表达了自己在本场讲座的收获与思考。
中国社会科学院缪德刚老师首先感谢田老师带来的重要报告,随后指出田老师的报告在某种程度上比单纯的学术报告更为重要,特别是对于论文写过过程中的一些痛点,包括标题、语言、架构、结语再到注释等内容都做了详细的阐述,我们需要思考怎么样在短的时间里让自己的论文去打动编辑。
北京师范大学陈月圆老师表示,田老师的讲座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特别是对论文的写作又有了新的认识,如何处理引言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使论文更具吸引力等问题田老师都给出了独到的见解,这些对青年学者都特别重要。
中国政法大学陈芑名老师表示,田老师的报告关于学术产品与市场需求的观点很值得深入学习探讨,青年学者要有一个长久的积累,不能盲目的追热点,需要把自己的个人兴趣、研究领域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此外,在学术研究中一定要有创新意识,在题目中就需要把创新点抛出来。
中国政法大学曾江老师表示,田老师的讲座用一种换位的讲述方式,能够很好的把我们在写作中很多的疑惑进行解释,给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特别是针对摘要、题目的问题,田老师从编辑的视角给我们剖析了这些部分写作的核心要义和注意事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缪德刚老师 陈月圆老师

陈芑名老师 曾江老师
在讨论环节,在场青年学子就本场讲座的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针对稿件投递、论文切入点的寻找、文章上下文如何连贯、结论部分如何提升深度等问题,田老师进行了详尽且充分的回答。

本次讲座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写作、发表指导,也激发了大家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信心。相信这场内容丰富、见解独到的讲座能够为广大青年学者未来的学术探索之路提供重要的指引和启发。
文、图:徐达、宋晓晴
审稿:熊金武
审核: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