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学院办公室:58908536

    学生工作办公室:58909422

              58909423

研究生工作办公室:58908212

MBA教育中心:58908589(招生咨询)

       EEP教育中心:58902822

经济与法律的交融:科斯与波斯纳的比较研究——商学院经济系与工商管理系合办读书会成功举行

2025-04-03  Clicks:

2025年3月25日上午,由商学院经济系和工商管理系合办的2025年第1期(总第58期)研究生读书会在海淀校区教学图书综合楼0111会议室顺利举行。商学院院长商文江、经济系主任邓达及经济系老师、工商管理系主任郭颖及工商管理系老师,以及经济系、工商管理系23级、24级全体同学参与读书会,由商文江院长及黄立君老师推荐书目并由邓达老师主持会议。读书会围绕波斯纳的著作《法律的经济分析》和科斯的著作《社会成本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图1 经济系与工商管理系师生合照

会议伊始,邓达老师欢迎经济系及工商管理系老师与同学的到来,简要介绍波斯纳与科斯的理论成就。本次合办读书会特别邀请商文江院长出席,旨在通过深度交流促进对经济现象与法律逻辑内在关联的理解,深化对经济与法律学科交叉领域的认知。本次读书会中,经济系李鹏举、李鑫同学以及工商管理系王若南、彭书怡同学分别进行主报告。经济系陈芳、兰兴平同学以及工商管理系邵祺、祁海博同学针对主报告进行点评。

DSC01676

图2 政治经济学专业李鑫同学作主报告

主讲人李鑫同学阐述了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功利主义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思想渊源,详细解读了法经济学发展的三条路径,重点分析了波斯纳、科斯和卡拉布雷西的理论,并探讨了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现状。李鑫同学还提出,应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推动法经济学的进一步本土化与创新,积累更加符合中国国情的实践经验。

DSC01697

图3 企业管理专业王若南同学作主报告

主讲人王若南同学指出,法律经济学打破了传统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学科壁垒,为法律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更科学的分析工具。她重点讲解了书中关于“汉德公式”在侵权责任领域的应用,通过婚前性行为去罪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案例分析了如何通过成本-收益比较来确定行为人的过失责任,并指出经济学并非否定正义,而是通过资源优化配置为实现实质公平提供新范式,对我国民法典编纂与司法改革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陈芳同学对李鑫同学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她认为该汇报对法经济学的三大路径对比清晰,具有本土关怀和批判性视角。同时她深入分析了波斯纳理论在方法论上的突破和实践价值,以及存在道德盲区和理性人假设简化等问题,并提出结合伦理学框架和行为经济学进行改进的建议。她还指出了卡拉布雷西理论在调解制度、平台经济监管和数据安全立法等方面的本土化潜力。

邵祺同学对王若南同学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他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解析企业本质,分析了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股东权益保护以及市场规制问题,提出公司法需在保护债权人利益与维持企业运营效率间动态调整,为破解 “揭开公司面纱” 的司法实践难题提供新思路。

DSC01765

图4 西方经济学专业李鹏举同学作主报告

接着,同学们围绕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主讲人李鹏举同学介绍了科斯经济思想的起源,分析了外部性问题、相互性原理、交易成本与产权界定的关系等内容,强调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世界中,法律界权对经济运行效率至关重要,同时比较了市场、企业、政府在解决外部性问题时的制度安排,为理解经济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理论视角。

DSC01773

图5 企业管理专业彭书怡同学作主报告

主讲人彭书怡同学依托论文中科斯定理的核心要义,以牛群与耕地、糖果商与医生等案例阐释了权利初始配置对社会总效益的影响,并对比交易成本为零与正的不同情境下市场与政府的作用边界。她强调,法律应通过精准界定权利降低议价成本,为环境侵权、公共利益等复杂纠纷提供效率导向的解决路径。

兰兴平同学对李鹏举同学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他肯定了科斯定理的开创性,同时也指出科斯定理存在产权界定困难以及忽视产权初始界定公平性等问题,并结合土地征收等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提出科斯理论在实际政策制定中需与其他理论结合。

祁海博同学对彭书怡同学的报告进行了点评,他结合科斯定理探讨了数据治理困境问题,指出数据污染在医疗、金融等领域导致 AI 模型误判,其根源在于数据产权界定模糊、交易成本高昂及二者的相互性。他提出应明确数据提供者、收集者与使用者的权责边界,建立统一数据交易平台,在数据质量与治理成本间寻求平衡。

在师生交流环节,各位教师围绕学生发言中的学术焦点展开深度探讨。黄立君老师认为波斯纳对于法律实效的实证研究值得借鉴。黄老师结合人工智能监管、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存在的法律滞后性挑战,强调制度设计需与实践发展形成动态适配。

王玲老师聚焦法律与创新之间的联系,分享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之间存在的公私利益平衡问题,并指出法律分析需更加关注动态性变化,并结合技术发展,重新审视责任分配规则,以适应新兴领域的复杂性。

顾凡老师从跨学科融合视角切入,探讨了法学与经济学的融合对学术研究和实践的影响。他提出交叉学科研究既要理论创新,也要保证现实适用性,为同学们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司海平老师从学科方法论层面做出呼应,对比了科斯与波斯纳的研究范式差异,她建议学生突破单一学科局限,通过交叉学科学习构建复合型知识图谱,提升未来竞争力。

陈明生老师分享"机器人税"的前沿研究,以机器人技术革新与自动驾驶技术突破为切入点,分析了人工智能对于产业形态、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引发老师和同学们的广泛思考。

商文江院长认为当下对政策的研究是相对匮乏的,政策作为制度的一部分,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变量之一,鼓励同学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不仅要关注问题的解释,更要注重问题的解决,并在社会与经济场景中验证学术产出的实用价值。此外,商院长指出,要通过量化思维分析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联系,关注社会现象的内在本质。

郭颖老师指出,当今时代“技术与民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如何与新技术、新工科对接,是挑战,亦是机遇。科技为当代研究提供了成熟的工具,学生们应善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张亚琼老师指出,读书会是一个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更多学科研究方向的平台,鼓励同学们利用这一宝贵机会,学习更多关于行业的实用知识。

熊柴老师提出对政策研究的看法,认为在学术论文写作中,不应止步于揭示变量关系,更应关注“怎么做”的问题,落实到解决方法的研究与思考,这与商院长的提倡遥相呼应。

张弛老师厘清了多学科、跨学科、超学科的概念,从跨学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出发,指出经济分析与法律分析的不同范式特点。张老师提出,在跨学科的实践探索中,应打破本学科分析方式的固化,更注重协同思考,合理重构分析范式。

赵文睿老师从方法论出发,探讨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论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以及价值中性与非中性问题,提出公正公平、有效率的价值判断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周敏丹老师从商院长提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切入,指出经济学是一门联系现实与理论的学科,可以在马克思科学抽象法的指导下,抓住时代的主要矛盾,在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平衡中,提升公平的重要性。

图6 商文江院长总结发言

最后,商文江院长对本次读书会进行了总结。商院长高度评价了本次读书会的学术价值,并对法律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深刻见解。本次读书会围绕科斯与波斯纳的经典理论展开系统研习,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了法经济学的学科范式与研究路径,有效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视野和方法。

  

图/商学院新闻中心

文/经济系:陈佳蔚、孙艺桐、毕鑫莹

审稿:邓达

审核:徐庆

上一条:青“听”山河·雄安:新苗拔节时——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师生雄安新区党团共建学习实践圆满结束
下一条:我院教师在《管理世界》发表学术论文

Close